刊名: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ISSN:1674-1595
CN:21-1561/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口腔科学
当时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就说,四川的口腔癌,很少是由于嚼槟榔引起的,但在湖南,这样的病人很多。现在不一样,槟榔到处买得到,四川也好,广州也好。现在的槟榔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吃槟榔果,现在厂家加工过后更加成瘾,更有提神的作用。
?―END―
↑去年11月,中华口腔医学会等三部门向健康中国行动办公室致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每天新接诊的口腔癌患者,至少有2~3例与嚼食槟榔有关。因为手术,首先会导致口腔癌患者毁容,因此他们也被称做“割脸人”。
让口腔科医生们十分担忧的事情正在发生: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槟榔,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从湖南向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扩散。
编辑|潘莉
红星新闻:患者的生活受到哪些影响?
↑5月底,深圳福田区某超市槟榔销售专区。如今槟榔的外包装上均提示“长期过量咀嚼 有害口腔健康”
曹昊天:口腔癌的治愈率仍然比较低,最近二十几年没有太大提高,大概就是65%左右的5年生存率。患者花费也比较大,做手术、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加起来直接费用需要20多万。手术治疗是现在唯一可能根治的方式,大部分都是靠放疗化疗来根治这个疾病。
去年我们做了1000多台与口腔癌有关的大手术,我们医院是广州做口腔癌手术最多的,将近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我们这里看。去年和前年,我们光口腔癌加皮瓣的手术,在全国各医院中排名进入前三。我们问教授层面的专家,他们也反馈,口腔癌患者大量增加的确是个趋势。
槟榔产业为其加工地湖南及产地海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益。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官网2020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到,完整食用槟榔产业链收入超过600亿元,年上缴税收约8亿元,而药食两用槟榔产业链,未来可能打造出千亿规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医生曹昊天

曹昊天:外观、社交、工作都会受到影响。首先是毁容,之前的一些文章大家都看到了,因为手术,他们被称做“割脸人”;颊癌手术涉及到下颌骨,要把下颌骨切掉,这就需要拿腓骨来补,这就会影响到他开车踩刹车,重体力活就不能做了;有些病人心理上也有了影响,有些人唱歌,音调发不准,有些律师、网红,他们是靠嘴巴工作的,即便他说话基本听得清,但是他声调变了。有些中晚期患者放疗了以后,耳朵流脓,智力下降。
↑2019年3月,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文,要求各生产企业停止广告宣传
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官网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司艳的一篇文章指出,吸烟、饮酒和嚼槟榔是引起口腔癌危险的主要因素,若想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应该戒烟限酒,远离槟榔。

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徐勇刚,就在其撰写的《关爱健康,请远离槟榔》一文中,披露了槟榔从湖南向外省扩张这一趋势,“抵制的潮水退去,在疯狂的商业营销模式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而来。”
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红星新闻记者在广州、深圳、凯里、昆明等城市的超市走访发现,湖南各大厂家生产的槟榔被放置在显眼区域销售,最贵的槟榔,单包售价超过了200元。
直到去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槟榔广告这才得到全面封杀。
不嚼槟榔的人,也会得口腔疾病,但嚼槟榔的人,肯定会增加口腔风险。因为个体差异,有的病人十年没嚼槟榔了,但最终还是查出口腔癌。有的病人嚼过一两个月,一天一两包槟榔这种嚼,就张不开嘴了,口腔黏膜纤维化了。?
红星新闻记者|刘木木 实习生|彭叶红 发自广州

槟榔生产厂家会混淆概念,认为不嚼槟榔也会得口腔癌,嚼了槟榔,也不一定得口腔癌。但我们认为应该这么去理解,嚼了槟榔的,有多少得了口腔癌。事实是,嚼了槟榔的人得口腔癌的比例很高。在特殊的群体中,比如货车司机群体,他们靠嚼槟榔提神,他们的微信群中,一个介绍一个嚼槟榔,也就一个一个得病。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kqk.cn/zonghexinwen/2022/0622/423.html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